必用人才网  爆破人才网  安评人才网  监理人才网  环评人才网  检师人才网 
注册 登陆 联系我们
不限
选择地区
客服热线:0755-23002007 / 23004882
首页 >> 职场资讯 >> 同为“海归”:理科生年薪20万 文科生月薪4000
同为“海归”:理科生年薪20万 文科生月薪4000

今年号称“史上最难就业年”,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!与之相比,约二三十万的“海归”人数未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,但事实上,这一数据也在屡创新高。其中,文科生占据主流……

文科“海归”,学什么都可能被剩下!——这是《世界博览》杂志近期重点关注的一个现象。

你能想像砸下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留洋,回国后的就业待遇却不如国内毕业生,甚至要“沦落”到与国内普通本科毕业生抢“饭碗”时的心情么?在今日女报/凤网记者就此话题展开的采访中,许多湘籍文科“海归”都有切身体会。

今年号称“史上最难就业年”,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达到创纪录的699万!与之相比,约二三十万的“海归”人数未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,但事实上,这一数据也在屡创新高。其中,文科生占据主流。

“僧”多,可供分配的“粥”却少。以湖北省一场中高级精英封闭式洽谈会为例,263名归国留学生竞聘144个岗位,求职者中75%是文科类专业,而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中则有75%是需要理工科人才。

这不得不引人深思:与商科、理工科专业相比,留学申请更易获得通过、竞争也没那么激烈的文科专业,可谓对众多中国学子一圆“出国留学梦”助力不小。那么,如今“怀揣‘成本’高昂的洋文凭却依旧难就业”,是不是对当初“一窝蜂”之举的反讽?

而“文科生难就业”现象已不止中国独有,比如,在超级大国美国,针对文科生的就业指导中,第一条就是:“修一门有助就业的第二专业”。如此看来,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——在“就业难”蔓延全球的当下,这句曾经风靡一时的老话,难道又将成为真理?

文科“海归”:就这样在职场搁浅?

回国两年失业两年,次次编故事哄亲友

在很多亲友心目中,自两年前从日本留学归国后,钱茜(化名)就变得有些“神秘”。“的确,我的新号码除爸妈外,没几个人知道。”逢年过节回到老家隆回时,总免不了被问及近况,这种场合下,钱茜的母亲通常会抢着回答:“茜茜在长沙一家日资公司上班呢,年收入近十万!”若对方还想细问,母女俩便会默契地扯开话题。

7月23日下午,在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大厦附近的一间出租房内,钱茜向今日女报/凤网记者坦言:“回国两年了,我其实还一直没找到工作!”随着时间的推移,压力也越来越大的钱茜如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考上公务员! 

“学什么都无所谓”,最终选择学日语

“我读初中时特别爱看漫画,最大的梦想就是去日本学画画。”2007年5月,钱茜无意中获悉日本滋贺县立大学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消息,尽管该所学校并没有自己钟情的动漫专业,但她依然觉得迎来了实现梦想的契机:“大不了在日本边读书边学画!”为此,钱茜硬是不顾父母强烈反对,自行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:放弃一个多月后的国内高考!

接下来,待出国签证、留学申请等环节都得以顺利通过后,钱茜便一门心思陷入了对留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中,对于所读大学的教学环境甚至专业选择都不闻不问。“那时候觉得只要人过去了,学什么都无所谓。”最后还是父母反复考量,才替钱茜选择了日语专业。

直到去了日本,钱茜才发现该国的教育模式并不如自己想像中那么新鲜,一样是“上课、提问、实践、考试”。更让她难以适应的是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:“日本人很少用到椅子,无论吃饭还是看书都盘腿而坐,时间久了很难受的。另外,物价高得吓人,吃碗普通汤面换算成人民币都得百来块……”

“留学生还不如国内名牌大学生受欢迎”

在日本,若无永久居住签证,即便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留学生,也鲜有公司愿意提供实习机会,因此毕业后,钱茜毫不犹疑地决定回国发展。

“我原以为,在长沙找工作应该不像沿海大城市那么竞争激烈,留学生的‘金字招牌’能更有优势。”可几场招聘会下来,钱茜渐渐失去这份信心,“简历投出去一大堆,不少公司也表露出意向,可问了我一通后,就是不用我。”这种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局面,让钱茜时常感到疑惑不解。

直到2012年7月,在一场政府部门组织的外企招聘会上,一次不甚愉快的求职经历让钱茜有了直观的感受:“留学生还不如国内名牌大学生受欢迎!”

招聘会上,钱茜一眼就看中了某中型日资公司:“提供的岗位有20多个,大部分都要求会日语。不仅上班时间稳定、月收入近万元且有五险一金,还承诺每半年都会组织员工集体旅游……”当然,这等可观的待遇、优厚的福利自然不只吸引到钱茜一人,应聘台前老早就排起了长龙。

近一个小时后,钱茜才迎来展示自己的机会。在她双手递去简历,正准备做自我介绍时,工作人员抢先问道:“你在日本留过学,那英语水平怎样?试着做个自我介绍!”好在钱茜有备而来。可等她用约5分钟时间侃侃介绍完自己,对方紧接着又提出:“再将刚才那段英文翻译成日语听听。”据钱茜告诉记者,她当时就有种“不受尊重”的感觉,但尽管如此,还是尽最大能力完成了要求。接下来,问过基本情况并登记下联系方式后,工作人员答复她:“等公司通知。”

“我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类招聘会,根据以往经验,当时就知道自己肯定没聘上。”随后登场的求职者是湖南某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,钱茜有些吃惊地发现,“工作人员对他非常热情,最后还主动给了他一张名片”。

同样是求职,为何“待遇”大不同?心有不服的钱茜上前欲问个明白,无意间发现,登记表上不少毕业于省内重点大学的求职者都被打了勾,而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个留学生均没有任何标示。

“工作人员被我问得有些烦了,最终给出了答案。”钱茜至今都记忆犹新,“他跟我说:‘你们留学生以为会说几句外语就很了不起吗?真要比起来,你们还比不过国内名牌大学生,至少他们对福利待遇没你们那么高的要求,更不会动不动就跳槽——没打勾就是没戏,你也不用再等通知了’……”

类似的经历,钱茜后来又遭遇过两次。如今,她窝在长沙街头一间面积不足30平米的出租房内,最大的家什是床和衣柜,基本没有电器,而桌上堆满各种复习资料,“我已经很久没有登录QQ了,事实上,除了上网查资料,连电脑都基本不用;如果不是为买菜做饭,我甚至都不想出门”。如此深居简出,钱茜只为放手一搏:“考公务员!”

工作不对口,但她“不敢要求更多了”

“我希望,你们的报道中能用我的英文名字——Cecilia。”Cecilia是个快人快语的邵阳姑娘,比如采访中她会直言不讳地向今日女报/凤网记者“提要求”。在她看来,相比当年走出国门时的踌躇满志,回国后并不算顺遂的求职过程“不是一段很让人愉悦和自豪的经历”。 

首站受挫,沮丧地发现自己并无优势

Cecilia是去年九月份回国的,彼时刚从英国利物浦大学攻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她,觉得找工作“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”,所以很淡定地先去考了驾照,又在老家过完了农历新年。直到年后投出的几份简历都有如石沉大海,她才意识到当初有些盲目乐观。

Cecilia求职的首站是南京,“考虑到那边亲友多,所以先在网上投了好几家银行和一些外企的财务岗位”。个把月过去仍不见回音,按捺不住的她一问才知道,人家早招完了!“那边中国银行的人力资源主管告诉我,我错过了年前针对应届生的校园专场招聘,而现在进行的社会招聘只面向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。”Cecilia称,“估计其它公司的情况也大致如此”。

初战碰壁后,Cecilia变得审慎许多,开始认真分析当前形势:自己本科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,大四时去到英国蒂赛德大学交流,后在利物浦大学完成研究生课程,“硕士阶段之所以选择金融学,是觉得回国后应该会好就业,可如今一投简历才发现这纯属‘想当然’——金融岗位不仅少,而且都要求有工作经验,可我国外那几年的课余时间都在忙于打工,根本没去实习。其它还算专业对口的证券公司、期货公司等,则都要求执业者有相关资格证,而我也没有……”Cecilia沮丧地发现,与国内同等学历求职者甚至本科生相比,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。

在南京耗时一个月无果后,Cecilia去了她心目中外企最多的城市上海,认为机会可能会多一点。

放低“身段”,换来的是好奇而非机会

一到上海,Cecilia就开始在网上广撒简历,刚开始还只是每天有选择性地投个二十份左右,后来增加到每天一百多份。但凡专业对口的岗位都投,不管是国企、外企、事业单位还是私营中小企业。可有回应的很少,如果一星期内能有两场笔试或面试机会,Cecilia都会觉得很开心。而且,只要逮到机会,她一准跟面试官反复强调自己目前“只想积累工作经验,对其它条件都不太介意”。

能打听到的招聘会信息,Cecilia也都逢场必到,但几次下来,她发现招聘会上的很多企业都旨在招流水线工人。有次,在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的招聘区,Cecilia刚把简历递过去,人家就告诉她这次招的只是普通财务人员:“你一个国外回来的研究生,做这个太大材小用了。”

更让Cecilia哭笑不得的是,有次去一家小型规模的公司求职,明明第一轮的上机操作就没过,对方却通知她去面试。去了才知道,原来人家老总只是想当面问问她:作为一个“海归”研究生,你为什么会想来我们公司?

类似这样的经历,Cecilia有过很多次,开始时还会气愤一下,后来就“麻木了”。这让她深切地感觉到,自己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身份很尴尬:“我没觉得‘海归’背景有什么优势,反倒让很多中小企业主观地认定你要求高,不敢要你;大公司特别是外企又觉得没什么稀奇的,因为公司里已经遍地都是(‘海归’)了。”

同为“海归”,理科生年薪20万,她月薪4000

薪酬一直是Cecilia不大愿意谈及的话题。据她说,自己回国前把期望值定在5000元/月左右;在南京受到打击后,自动降至4000元/月;再后来,对3000元/月左右的工作也会投简历。

杂志社打杂,月入千元,转正遥遥无期

“这年头,找份好点的工作实在是太不容易了。”这是王天昊在接受今日女报/凤网记者采访过程中,重复了多次的一句话。

与前文中的Cecilia一样,王天昊现时也正“漂”在上海,但比Cecilia更心有不甘的是,他还仅仅只是一名“实习生”,拿着每月1000元的微薄“补贴”。

想进高校执教,研究生学历砝码不够

王天昊是在宁夏大学拿的政治学专业本科文凭,后申请到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生。原本还想在英国继续读博来着,可家里人觉得“意义不大”,他只好回国找工作。回来那天,他将MSN的签名档改为了: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在熟人们看来,王天昊算得上是个有点学术理想的年轻人,“甚至常有人评价我‘有点一根筋’”。所以,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,他的求职方向首选是高校。

自 去年11月回国后,在家人催促下,王天昊只是稍作休整就挤入了浩浩荡荡的“求职潮”中。他首先关注的是湖南省内各高校,可湖南大学、中南大学等主流高校的 招聘信息一公布,他就特别气愤,因为上面都很清楚地写着“最低学历要求:博士”。不服气的王天昊甚至拿着自己的一大本论文成果,找到上述院校的人事处理 论,但理论过后的结果仍是“不好意思,这位同学,你没有报名资格”。

省内不行,王天昊便将目光投向省外,但他很快就发现,但凡名列“211”或“985”工程的高校,对教师的学历要求都是“博士及以上”。家人劝他去二本或三本院校试试,他坚决不肯,认为那里没有他想要的学术环境和资源。

-20℃的天气里赴东北面试,依旧无果

高不成低不就的落差让王天昊放弃了进高校的想法,将目光转投向各研究所,因为“研究所的条件限制没那么严,一般都只要求研究生学历”。有段时间,他只要一听说或在网上看到研究所的招聘信息,都会把自己的简历和一个很大的“学术论文”附件发过去。

研究所的招聘机会远不如普通企业那么多,有时一个月下来,最多只能投出约十份简历,而且是发往全国各地。让王天昊“感到崩溃”的是,很多研究所都要求现场审核材料,所以他只能带着自己的那一堆论文复印件全国各地到处跑,跑完一圈后再回家等笔试通知,常常一等就是一两个月。

今 年2月份,王天昊得到了黑龙江省政府下设某研究所的面试机会。飞机是大半夜到的,那个时间的东北,气温仅零下二十多摄氏度,只穿了一件普通棉袄的他冻得直 哆嗦。大老远赶过去,次日的面试过程却很短,“面试官提问‘政治伦理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应用’,我引用所学的西方那套政治伦理学,对当下中国的 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……结果才讲到一半,面试官便打断我,示意我可以离开了。”

类似这种因“观念相左”而“黄”掉的面试机会,在王天昊的印象中还有好几次。

如今杂志社里做校对,转正遥遥无期

时间一晃就到了今年3月份,见王天昊还没找到工作,家人便劝他去参加公务员考试。最开始,王天昊并不情愿,但在家人的反复劝说和现实的就业压力这双重作用下,他还是加入了“公考”大军。

王 天昊先后参加了湖南、广东、江西、湖北等地的省考和一些市组织的事业单位考试,起初还以为自己这个专业考公务员挺对口的,报名时才发现,其实招这个专业的 岗位并不多。而且每次考试,王天昊的申论分数都特别低,这让他意识到:自己在国外所学的政治理论,没准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

分享到:
上一篇:怎样的简历对HR更具实用性
下一篇:帅小伙当催乳师仅2名顾客...
热点资讯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0755-23002007 23004882
深圳市必用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© 2008-2024 粤ICP备13046052